偶题三首
[宋代]:朱熹
门外青山翠紫堆,幅巾终日面崔嵬。
只看云断成飞雨,不道云从底处来。
擘开苍峡吼奔雷,万斛飞泉涌出来。
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
步随流水觅溪源,行到源头却惘然。
始信真源行不到,倚筇随处弄潺湲。
門外青山翠紫堆,幅巾終日面崔嵬。
隻看雲斷成飛雨,不道雲從底處來。
擘開蒼峽吼奔雷,萬斛飛泉湧出來。
斷梗枯槎無泊處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
步随流水覓溪源,行到源頭卻惘然。
始信真源行不到,倚筇随處弄潺湲。
译文
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,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。
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,不知道云哪里来的。
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,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。
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,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。
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,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。
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,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。
注释
幅巾: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,成为幅巾,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。崔嵬(wéi):山高大不平,这里指山。
不道:犹不知。底处:何处。
擘开:冲开。
断梗枯槎:残枝枯叶。
萦回:徘徊荡漾。
筇(qióng):竹名,宜制杖,故又用指手杖。
偶题三首创作背景
此诗大约作于乾道、淳熙年间。朱熹的诗歌,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。《偶题三首》正是此类的诗篇。
朱熹的《偶题三首》约作于乾道(1165~1173)、淳熙(1174~1189)年间。朱熹的诗歌,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。
唐代·朱熹的简介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
...〔
► 朱熹的诗(1187篇) 〕
明代:
何文绘
衣冠礼拜出名家,岭海重开宝树花。聚会独逢清夜月,淹留却忆旧时华。
银河远带龙潭水,霄汉光浮凤岭霞。回首故乡思雨露,年年三月泛仙槎。
衣冠禮拜出名家,嶺海重開寶樹花。聚會獨逢清夜月,淹留卻憶舊時華。
銀河遠帶龍潭水,霄漢光浮鳳嶺霞。回首故鄉思雨露,年年三月泛仙槎。
:
弘历
韶年和乐会周亲,丽藻同赓翰墨臣。宴借传柑先令节,俗沿桃菜协良辰。
矞云已报三阶泰,淑序初呈九陌春。爆竹声多催腊尽,梅花香发竞时新。
韶年和樂會周親,麗藻同赓翰墨臣。宴借傳柑先令節,俗沿桃菜協良辰。
矞雲已報三階泰,淑序初呈九陌春。爆竹聲多催臘盡,梅花香發競時新。
清代:
张湄
澄台上下树婆娑,满目残阳动碧波。天水无垠同一气,风帆如叶岛如螺。
澄台上下樹婆娑,滿目殘陽動碧波。天水無垠同一氣,風帆如葉島如螺。
近现代:
邵祖平
乾轴流膏,阳和炽炭,玉池终日常盈。蒸燠爞爞蕴隆,红雾吹冥。
挂冠解带欣浮拍,融热浪,肌缓骸轻。洗连朝马殆车烦,毛发俱清。
乾軸流膏,陽和熾炭,玉池終日常盈。蒸燠爞爞蘊隆,紅霧吹冥。
挂冠解帶欣浮拍,融熱浪,肌緩骸輕。洗連朝馬殆車煩,毛發俱清。
:
徐兆玮
海蜃楼台变幻多,桐华消息易传讹。敛身艳笑惊钗燕,入骨愁丝缚茧蛾。
镇日天台春有主,小风古井水无波。灯窗同听潇潇雨,还想吴音一阕歌。
海蜃樓台變幻多,桐華消息易傳訛。斂身豔笑驚钗燕,入骨愁絲縛繭蛾。
鎮日天台春有主,小風古井水無波。燈窗同聽潇潇雨,還想吳音一阕歌。